我有个长辈,从二三十岁到六十多岁,他都过得很辛苦,力气花出去很多,却总是所得无几,甚至经常是劳而无功配资查询门户导航网,他有次自嘲“这就是命吧”。
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辛辛苦苦,一直原地打转,我发现现实中很多这样的例子。
不能说他们不聪明,比如我这个长辈是有名的聪明人,从来不肯吃亏,说话做事都是心眼颇多,非常精明。
那么,不是因为不努力,也不是因为不聪明,难道真的是命运捉弄吗?
我认为未必,在这个时代,没有什么人才会长期被埋没的,社会流动很便捷,你在一个地方不顺利,可以换个地方发展,不可能几十年都是怀才不遇。
你很努力却收获很少,为什么?不能成为自己的人,就容易劳而无功
根据我的长期观察和体会,我发现大多数的“劳而无功”都是自己出了问题,从而让付出和回报达不成客观。
展开剩余80%不说别人,我自己就有很深刻的教训,我至少有十来年的时间都是做了无用功,岁月蹉跎,浪费了光阴。时间和努力付出了,但就是没有收益。
这就像你有一亩三分地,你跟别人一样努力耕耘,耗费的力气不小,投入也不比别人少,可最后别人丰收了,你的收成却只有别人的十分之一,乃至更少。
对此,你不服气、不甘心又怎么样呢。牢骚满腹,怨天尤人都没有意义。行有不得,反求诸己。你只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。
天生我材必有用。其实道理大家都知道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分和方向,最明智的策略就是“做自己”,集中发挥自己的优势,这样才能提升投入产出比。
不是自己真心喜欢的事,付出再多也没用。
还记得乔布斯给年轻人的建议吗:寻找内心的热情,忠诚于内心,成为独一无二的的自己。他就是这样做的,他做得很成功。
这就像你跟某人谈恋爱,如果这个人不是你真心喜欢的,那对方付出多少感情都没用。不喜欢就是不喜欢,反过来也是一样的,你要是爱上了错误的人,结果也是悲剧。
我年轻时候听人说“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”就觉得不对,但我不知道怎么反驳。后来当我吃过无意义的苦之后就晓得了,人生最笨就是没苦硬吃,千万不能自讨苦吃。
如果你是做自己真心喜欢的事情,那不会觉得辛苦。板凳一坐十年冷,并不是“头悬梁锥刺股”,而是乐在其中,乐此不疲,哪怕不赚钱都喜欢做。别人看你苦,你自己其实不觉得。
因此在这件事上别人就没法跟你竞争,因为你对胜负都不是真的在乎,无论如何你都是要“磨好自己的豆腐”,但问耕耘,莫问收获。
但越是如此,你的回报反而可以非常客观。
人的伟大之处在于,他是桥梁而非目的。
生命就是过程,终点大家都一样。想一想,如果一辈子三万天,其中两万多天都是做自己不喜欢的事,跟自己不喜欢的人在一起,那人生岂不是浪费了,很不值得?
尘世苦海,人这辈子已经很苦了,所以老方说高兴的事多做,不高兴的事少做,没有什么人和事值得你违逆自己的心意。
人需要工作,但工作不是人生的全部,工作也不意味着必须吃大苦,非要愁眉苦脸不可。记得马老师讲过这个道理,“假如你做的工作是不开心的,你做的事是你不爽的,可以换,千万别做这个工作,讨厌这份工作还要干,我觉得这些人是没有意义的。”
这才是对自己负责。要知道尽力而为和尽心尽力,效果是不一样的。
一个人要是没有骨子里的热爱,没有源自内心的热情,不仅会一事无成,还可能是苦恼一生。如果你注意看,就会发现遍地都是这样的人。
还是要超脱世俗功利性的价值观,不能把人生庸俗化、把物质和欲望当成了目的。
自己的路需要寻找,没有人从一开始就晓得自己应该走哪条路。
乔布斯年轻时候也是迷茫,有过失去方向的时候,他大学休学,去国外流浪,都是努力寻找自己方向的过程。
我们看任正非到43岁才开始创业,他在之前恐怕也没想过自己年到不惑还需要自谋出路。要知道在那个年代,从国企到“个体户”的跨度还是非常大的。这就说明不是每个人都容易找到自己的道路,寻找需要付出代价和成本。
中年觉悟还是好的,最怕就是到老都执迷不悟,那才是悲剧。
总之,兴趣是天赋所在,热爱是人生的核心驱动力,没有什么比使命感更能激发一个人的全部潜力了。
工作即修行,工作与生命热忱合一才叫事业,事业、梦想是人内在价值的延伸,爱必须是自由的火焰,才能让你的生命变得充实,也才能超越这个世界的苦难。
不然的话,做随大流的事,哪怕听了很多道理,哪怕强迫自己“自律”,也还是勉强。强扭的瓜不甜。天命之谓性,率性之谓道。所谓循道而行,做人做事也需要遵循规律。
在人工智能时代,每个人都有机会雕刻自己——是的,人一开始是顽石配资查询门户导航网,你需要把多余的东西剔除掉,然后才能看到那个“本自具足”的你。最后有条件的朋友可以订阅专栏,互相交流促进。
发布于:山东省鼎合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